• 一個神所喜悅的敬拜 林健文

           在上週的聖餐主日中,筆者在講台上分享以賽亞書6章1-10節,藉以思想「一個神所喜悅的敬拜」應具備甚麼態度。

           1.「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敬拜是在生命中任何時間,更是在困難多變中認定上主是你唯一當敬拜的對象,「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29篇10節。

           在香港最動盪不安的時間,你是否定睛仰賴耶穌。這是敬拜最基本的態度,就是謙卑敬畏上主。

           2. 以賽亞先知看見了天上的聖殿,看見了神的榮光,更看見撒拉弗侍候在聖殿。在每次主日的敬拜,你是否不單看見自己身在青衣或是美孚的福安堂,更是用屬靈的眼目看見自己與千千萬萬的信徒,在天上的聖殿與天使一同高唱讚美上主。

           我不能保証在你每次的敬拜中,你能感受自己與「神的天使天軍」一同敬拜,但我可以說,若你每次敬拜,只是匆匆忙忙地走到會堂,或是帶著疲倦的身體,或是仍帶著很多重擔,要在崇拜中一心二用,你怕是不能得著在天上敬拜的喜樂。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下星期續)

  • 長者與祈禱 林健文

           大家都知道,在剛過的星期日,是播道會135週年佈道會。有接近200多位肢體一同努力事奉。各人同心合意的傳揚福音。但是當中,最不顯眼的23人,是在恩福堂5樓的一個房間中,在佈道會全程,在同心合意的為佈道會祈禱。成為這場屬靈的福音工作中,最重要的屬靈爭戰的力量。(當中包括我們福安堂2位長者。)

           長者是一群身體較青年時比較軟弱的一群,但是因著各人都在退休階段,也是最能騰出時間的祈禱勇士。

           祈禱的重要在聖經中比比皆是;在出埃及記17章,摩西、亞倫和戶珥在山上祈禱,比在前方爭戰的約書亞更為重要,因為「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就得勝。」

           在雅各書鼓勵各人代求祈禱說「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各書5章17節。

           當我們看見何志滌牧師夫婦在帶領人信主時,我們是看見在5樓祈禱者的祝福。

           而在這次5樓祈禱室中祈禱的勇士,大部分是長者,最年長的一位93嵗,是你我都認識的一位好姊妹,她每天5時就為福安家祈禱。

  • 探訪長者 (2) 林健文

           在長者探訪中,一般情況下長者們都是很喜悅有義工或是肢體關心他們。但在談話的內容中,我們是否能在福音真正的盼望帶給他們呢?

           很多長者都訴說他們身體的不濟。當然,我們必須「無奈地」承認,他們的健康都只會往下走,我常說的一句話︰「在嵗數上,你明天不會比今天小,而身體的機能也不會比昨天好,若我天真的鼓勵你參加中心的馬拉松訓練班,是不設實際的空想。」但同時間,走完「半馬」甚至「全馬」不是人唯一的崇高理想;在我們的世界,如學書法,學一些年青時沒有學過的興趣班,想來都是美事。如學國畫,學「芬蘭木棋」都是不錯的事。退休,不代表一個人沒有用,乃是他可以放心不需再辛勞工作,養家活兒,並且可以做多些喜歡的事。

           另外,若他們是基督徒,我就會對他們表示一個屬靈重要真理,就是代禱的權柄,這個重要的題目,我們下次再談。

  • 探訪長者 林健文

           近日,探訪了兩位長者,一位在家,一位在醫院,兩位都是九十多嵗,兩位的身體都不太好。

           在探訪的過程中,他們都很高興我們到訪。他們因為他們的身體有很多病痛,限制了他們很多的活動。一位進出醫院,在家也只大多卧在床上,另一位因身體功能不好,只能抽喉進食奶類健康流質食物,常常抱怨喉管使她不太舒服,也不自覺要把喉管拔掉。因此醫院只好把不得意她兩手綁在床邊。她心裡絕不好受,常問她沒有犯錯,為何要這樣對她。另一位長者常卧在床上,生命好像只能跟時間慢慢渡過。

           在長者的事工中,我真的聽過一些長者情願快些解脫,有些好像生無可戀。 作為一個福音的傳道者,我也為她們祈禱,特別是要設身處地,嘗試用他們的處境向神祈禱。他們在這些當中如何經歷「有福的佳音」。

           神的感動,叫我深信神愛世人,衪必然看顧,比起將來的榮耀,現在所經歷的都是「至暫至輕」。(林後4.17)

           另外在苦痛中,神的恩典仍是夠我們的。在他們的處景中,他們更會珍惜一切的美好;有一位長者,她的孫兒帶著女朋友來看她,能叫她心裡充滿喜樂。而我問她喜歡甚麼水果,並承諾在下次帶她兩個橙,也能叫她心裡一陣清甜。  (下次再續)

  • 九個屬靈成長向導 (六至九項) 林健文

           還記得我曾在講檯分享北宣的九個屬靈成長導向嗎?在未來的講道主題中,我們會藉此一同聆聽主的教導,現延續上星期刊出六至九項,請大家一同努力,在真道上作大丈夫,並能得著主所賜豐盛生命,更能榮神益人,成為黑暗世代的鹽與光。

           --穩定參與金錢奉獻(最基本每月十份一奉獻):操練十分一及信心的奉獻,把自己獻給主,再把自己所擁有的獻上。

           --有美好生活見證及願意傳福音(最基本一年內向二人佈道或經常派單張):分享信仰是活潑靈命的自然表現,因此要留意,挑旺自己傳福音心志。

           --個人獨立追求成長(一年最少看二本屬靈書籍或聽錄音CD):不單接受別人供應,更會主動地追求,愛慕成長。

           --穩定關心差傳:明白參與海外宣教是神對每一個屬神的人的心意,穩定地以不同的途徑關心差傳。

           求主讓我們在以上的靈命指標有美好成長,讓我們彼此勉勵,一起開往靈命的水深之處。

  • 九個屬靈成長向導 (頭五項) 林健文

           還記得我曾在講檯分享北宣的九個屬靈成長導向嗎?在未來的講道主題中,我們會藉此一同聆聽主的教導,因篇幅有限,現先刊出頭五項,下星期績。

    --穩定個人靈修生活︰我們便需要每天藉著讀經、祈禱,保持及更新與神的關係。(最好一星期五次)

    --穩定出席崇拜:每主日敬拜主,不斷確認唯有耶和華是神,我們單以基督為主。

    --穩定參與團契或小組生活:按聖經教導,不停止與聖徒交往團契,實踐相愛互建的生活。

    --穩定參與主日學學習或教導工作:信徒一起努力、紀律自己、從年幼到年長,不斷地在聖經真理上進深認識。

    --有1-2個事奉崗位或接受事奉培訓:我們不願意「只想領受」、「作客」的心態攔阻我們的成長,「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 宣教士事與你有份 林健文

           在剛過的播道會教牧同工祈禱會(星期二早上舉行),當中邀請三位宣教同工分享。聽到神在不同地區使用忠心的僕人在開展不同工作,心裡著實感恩。

           第一位是新到任播道差會的總幹事,是一位三十嵗出頭「年青有為」神的僕人,他努力在一些創啟地區開展教育和青年事工。

           別外總會的前總幹事羅錫堅牧師分享在台灣事工,在71嵗的高齡下本年9月將與美國的兩對外藉宣教士在台灣北部開展國語英語雙語事工,原來在台灣只有2%基督徒人口,比香港、比中國大陸都少。

           第三位是一位在「南國」事奉的宣教士,因在創啟地區事奉,我們不能以文字或影像傳遞更多信息,但聽過分享後我心裡充滿感恩,也聽到這位主僕的呼籲祈求有更多人為這事工祈禱,因此---在短促的時間內邀請親身來我們福安家証道,也邀請你,可以在日後學習為宣教士忠心記念祈禱。

           「願你的國降臨…」

  • 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 林健文

           這是彼得對於有人質疑為何主遲遲仍未回來,對他們的教導。

           對於主再來,就是世界的結局,主耶穌對我們說︰「挪亞的日子如何,人子的日子也是如何。」

           在聖經創世紀第五章記錄︰以諾活到65歲,生了瑪土撒拉…瑪土撒拉活到一百187歲,生了拉麥…而拉麥活到182歲,生了…挪亞,而挪亞500歲生了閃、含、雅弗。而聖經記載瑪土撒拉生了拉麥後活了又活了782年,而拉麥生了挪亞後,又活了又活了595年,而挪亞在600嵗時 (第七章11節),洪水就來了。

           若在這些數字簡單計算,原來在挪亞在600嵗那天降下洪水,就是神在「寬容你們(世人)。」因為那一年,就是瑪土撒拉969嵗離世的一年。而瑪土撒拉是聖經中記著最長命的人(亞當也只是活了930年),而拉麥生了挪亞後活了595年,而挪亞是在600嵗時洪水降下,拉麥在洪水前5年就離世。

           從這些看來,瑪土撒拉成了最長壽不是沒有原因的,就是因為他愈長壽,神的「寬容之心」就愈明顯。

           肢體們,讓我們一同警醒等候主的再來。  

  • 聖經中的新天新地 林健文

           若你做了基督徒好一些時間,你可能會聽過「彩虹下的約定」這首詩歌...「與你有約,是永恆的約,彩虹為證,千古不變。我要高歌,為生命喜悅,」

           當中副歌中描述神與我們有「約」。這個到底是一個甚麼的約。這約不是一個「個人救恩的約」。不是專注主應許降生的約,而是在挪亞避過洪水一家八口得以存活的約。是神以彩虹為證,不再以洪水毀滅世界的約。洪水過後,大地開始出現彩虹。

           在近這二十年的流行一種學說,也有很多人相信,就是一天會有世界未日,有些人相信外星人,也有相信世界大疫病。有些人指向外太空的一顆小流星 (asteroid) 撞向地球,也有一些人指向核子大戰...。更甚的也有一些宗教預言,如「2012」瑪亞日曆等。

           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熟讀聖經才不至被迷惑,早在創世記第9章8-17節,神與我們立約,世界不再如洪水般毀滅。

           另外,在馬太福音24章,主耶穌說,在一切災難的盡頭,就是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因此,基督徒不應害怕世界的盡頭,反而應時刻盼望主再來的日子。

  • 十誡的第五誡--當孝敬父母 林健文

           在三千三百年前,神在西奈山向摩西頒發十誡,頭四誡是有關人應怎樣敬畏上主,而後六誡是論說人與人之間應有關係,如第七誡是「不可偷竊」。而在第五誡,在人倫關係中最先談及的就是要孝敬父母。可想而知,在中國人稱為「洋教」的基督信徒,最著重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在第五節誡命,雖然寫在3千多年前 (是中國的商朝,比孔子的儒家早8百多年,甚至比周朝的禮儀早2百多年),當中的思想不單在現世看為劃時代的思想,更應是在人倫中千秋不變的基礎教導。

           在這裡,是要人分別與同時 (both and either) 要一樣地孝敬父或母,並且是父母。這樣是對母親是位女性的身份與父親一樣尊崇。

           而在這第五誡中,比其他不同,因它是帶有長壽應許的祝福,內涵就是,當人孝敬父母,這是一個家基本的倫理,做好這個,就會一家蒙福。

           願各人母親節能見各人蒙福。母親節快樂。

  • 5月1日讀經日營 林健文

           曾經,研經會,奮興會,都是神使用的聚會,讓肢體靈命成長,使教會復興,更是呼召傳道人和宣教士重要的的聚會。

           在今年福安堂,舉辦讀經日營。參加的肢體有20多位。每人難得的放下手中雜務,在六小時中 能專注研讀神的話語,都是一件叫人「開心」的事情。

           今年主題是「使徒行傳」,對於肢體都不會是陌生,但是能在早上11時開始,(經過詩歌敬拜和半小時的導論引言),有一小時無間斷的閱讀,在過程中雖然不至融會貫通整個使徒行傳,但都好像給各人能一氣呵成地行走了初期教會最初重要的事。特別是各肢體都能在經文中體會在1章8節主耶穌的吩咐「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怎樣成就在教會身上。

           在下午午膳後,各人仔細討論,在頭五章所發生的事,如五旬節聖靈降臨、彼得約翰在美門行神蹟把瘸腿醫好、門徒受迫害、並在掌權的人中說出「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並思想為何亞拿尼亞和妻子撒非喇是如何因欺哄聖靈並顯示他們的收場。

           這一天,各人看見在初期教會發生的事看似各帶偶然性,卻又是神把這一切「串聯」為要建立教會。

  • 從聖經看世界末日 (1) 林健文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來臨也要怎樣。...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馬太福音24章37,44節

           在俄烏戰爭,單是士兵,估計兩方死了8萬人以上。在以巴戰爭,在巴勒斯坦,平民死亡人數已經超過3萬5千人。在兩場戰爭中,仍未看見停火的可能。而最新形勢,伊朗與以色列,又在彼此攻擊對方的領土。而戰場甚至延至美國的高等校院。

           在香港身處的南海,美國計劃與日本和菲律賓 (中國的上下) 兩處佈置「中隔離導彈」發射站,射程可到中國東邊大部分城市,包括香港。

           另一方面天災地震發生,單在四月,在日本,台灣,和中國都有地震。這一切,是否就是世界末日的警號?

           在馬太福音24章,主耶穌告訴我們,這世代的盡頭,就是主再回來的一天。這意味著世界不會因核彈,外來流星,或疫病而毀滅,而是在一切災難的盡頭,主會回來建立「新的耶路撒冷」。

  • 安德烈行動 林健文

            在四福音中,安德烈是彼得的弟兄。 但是對於他個人的描述,聖經的編幅不多,但是在約翰福音第一章35-42節,當安德烈因著施洗約翰的見證,終於找到耶穌--神的受膏者 (彌賽亞),他第一要做的,就是告訴他的兄弟西門,就是後來耶穌稱為彼得的門徒。因此,他對兄弟的關心,就成了後世的榜樣。在近代中,當有大型佈道會要開辦的時候,大會負責的同工,都會鼓勵會眾帶領家人赴會。這個行動,就是被稱為「安德烈行動」。
           你是否有著與安德烈一樣的心意,就是當得著「福音」時,會立刻想起家人,希望他們都能「來」見到主耶穌。
           我相信昔日安德烈有兩大力量推動他;一就是他真實的看到彌賽亞,就是世上最寶貴的拯救,另方面是他愛著他的兄弟。試問,當你有最好的東西時,你是否會為你的家人留下一份呢?
           在6月30日的135週年佈道會,是再一次讓你心愛的親朋好友得到福音的好機會。你是否在這期間為他們祈禱,到一天可以時,邀請他們參加聚會。
          「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馬太福音19章26節。

     

  • 樹洞系列︰「一個樹洞故事」 林健文

            有這樣一件事︰在美國的一個中學畢業典禮上,代表學生作畢業演詞的是學校中其中一位品學兼優由別處轉來二年的插班生。從他這兩年的表現,每個人都感到他真是學生們的代表。

            在他的演詞中,他多謝了一位同班好友,雖然這位同學沒有耀眼的成績,但是他在剛來學校的第一個感恩節 (約在11月底) 在放假的前一天,他在課堂完結時就匆匆忙忙的要把自己的儲物櫃執拾完畢,因為就是在那天,他決定要結束自已的生命(自殺)。就是在這個年度,他感到一切都不如意,父母的關係,自己的心情不好,在新學校沒有朋友,一切都是在憂鬱中渡過。就是在收拾了一切,也不會帶給別人麻煩情況下,他以為可以靜靜的「離去」。就是在這刻,這位當時的「新朋友」竟主動的走來幫忙,接上書本等與他行走這一生最艱難的時間,就這樣,他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我們都須要這樣的朋友,我們都須要這樣的樹洞。你是否願意主動關心,成為你朋友親人的樹洞。

  • 喜樂的心 林健文

           在和合本的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17章22節。而和合本的修定本以更接近現代的的說法︰「喜樂的心能治好疾病;憂傷的靈使骨頭枯乾。」

           在這裡就啟示了一個重要的真理。原來一個有喜樂的人,就好比擁有一些沒有「副作用的藥物」能治好很多頑疾。甚至在一些科學家在研究中宣稱,有一種從愉悅的心情中,由心臟產生的荷爾蒙能殺死95%癌細胞。雖然現在仍未能準確掌握造這些荷爾蒙是否由心臟生產,而有效的程度仍未能肯定有多少百份比。但是俗稱心臟的--縮氨酸荷爾蒙卻曾在多位病人中出現。

           喜樂是一種心態。兩個人面對相同的事,一個可以憂心忡忡,一個可以滿有喜樂。關鍵是這個人如何認知事物的真相。

           在聖經中,使徒保羅把喜樂,禱告和謝恩連在一起。「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帖前5章16-18節。 而按主耶穌的話,平安與喜樂卻是「屬靈的孿生兄弟」,都是從神的應許。因著主復活的大能,我們相信基督徒都必是「出死入生」。當有一天,我們去醫院覆診時,無論情況如何,都有主的保守,主必照顧我們如兒女如珍寶。我們就有主的平安。而面對日子中很多焦慮、憂心、掛慮,我們若能經歷主的實在,是我們隨時的幫助,我們就能歡笑,就有喜樂。

  • 「與喜樂的人同樂 與哀哭的人同哭」 林健文

    「與喜樂的人同樂 與哀哭的人同哭」羅馬書12章15節

            在星期三的早上,在群組資訊中,在三分鍾內收到兩個不同的訊息。一位母親帶著喜悅與感恩,因整整一年多,忙著為女兒籌劃中學入學申請,在各樣的忙碌後,終於收到心儀學校的回覆,女兒可以在9月入學。

            在另一群組,收到一位姊妹在經過一星期的醫療檢查,終於收到報告,是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這個三月,姊妹在經過多月的休息後,才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剛在職場上再次上路,竟然在沒有預兆下,身體出現輕微狀況到醫院身體檢查後,最後被通知是患了血癌。

            作為傳道者,我經常會接觸不同肢體,也會知道他們生命中的點滴。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上,聽著他們訴說,有些分享主的恩典,也看到一些在焦慮中祈禱。

            對於這一切,若我看到的只是自已,我準會是無比感概,甚至無能為力。

            幸好,我們所依靠的是復活的主,在剛過的星期三的早上,聽到了這一切,我帶著祈禱會的肢體們,一同高唱「因他活著」,然後把這一切,帶在祈禱中,讓主作工。

  • 背上十字架跟從主 林健文

           在福音書中記載主耶穌的話︰

    「於是他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章34節

           在這段經文中,主耶穌是在還未上十架前說的,當然主是知道他來世就是要為人釘死在十架上。而他也知道像保羅一樣「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章1節)。

           在本質上,我們是不用把十字架帶到各各他,然後釘在那樣,因這是主耶穌獨有的使命。但是主耶穌呼召我們背起十架。

           「背十架」是甚麼意思?  就是學效耶穌捨己精神,在21世紀的這世代,就如同每一世代,從來我們都不缺乏聰明的人,但是這個世界的問題,不是沒有智慧,而是沒有愛心。

            十字架的道理,使徒保羅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是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是神的大能。」

            願意我們認識主的恩情,明白十字架的道理。學效基督,愛神愛人。

  • 他是我的肢體,我不覺沉重 林健文

           在剛過的星期三是長青團聯會春季旅行,一行135人,在三輛旅遊車的接送下,非常熱鬧。

    我被委派做ABC 中B車車長,要照顧4間堂會40多位老者的交通,責任很大。由福泉堂集合後出發,在旅途中要「四上四落」去的地方有濕地公園、自助餐酒店、好味棧,和文化博物館。

           長者們多是教會資深肢體,個個「見慣大場面」,行動迅速,我這個車長,就是在上車時點一點數,可算簡單。

           好境不常,在吃過自助餐後,由天水圍直走上水河上鄉,最後是要經過一些小路,旅遊車司機在沿路中不時提出他的擔憂,「小路太小」「在店舖前沒有車位,要泊在村外圍」。最後更表示「時間不夠,要盡早離開。」就在這情況後,單點上車人數少了一人。店舖找過,電聯不到,就在時間極趕時有人提意「不要理他,我們走好了。」當我聽到時感覺晴天霹靂。心裡著重的還未上車不是外人,是至親的肢體。立刻決定必須要等待。而神的感動就在那時在嘴唇說出來「我們一定要等他,大家可以祈禱,求主叫她有平安,也叫之後的旅程有主保守,一路綠燈。」當我再想「好撒瑪利亞」,我們可否45位肢體都用5-10分鐘等待他,因「他是我的肢體,(永遠)我不覺沉重」。

  • 在聖經中的寶藏 林健文

           「我兒,還有一點,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傳道書12章12節

     有一天,我與長者中心的職員在玩聖經問答遊戲時,提到在傳道書這節金句, (可能你不知道,傳道書在箴言之後的一卷書,同是所羅門王的著作),大家都驚奇原來有這麼一句。有做父母的職員更說︰「不能讓兒女看到。」

           這句話的大意,按著傳道書的主旨「一切都是虛空」的前提下,學問是沒有窮盡的,牛頓的天體論述後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現在的宇宙起源論在100年後又會變成甚麼呢?  因此學問只會與時並進。不能固步自封。而我們作為信主的心,我們對真理的追尋不能只放在「當代科學」、流行的論理道德。因這一切都會「被後來的世代」淘汰。

           基督徒,當以聖經為一切真理基礎,因為這不是人的研究或是發現,而是「神的默示」是創造我們的神向我們顯示真理的寶藏。

           弟兄姊妹,你這星期是否有在真理的聖經上學習生命之道?

  • 每一天 林健文

           「祂保護祂的兒女與珍寶,祂熱心必要成全這事,」這兩句是在詩歌「每一天」的兩句歌詞,看似平平無奇,卻在我的生命中產生極大安慰。

           中學畢業那年暑假,那時的我剛是17嵗,原定約了一班「波友」同學到大陸旅行,但最後一個一個退出,剩下我與一個「老友」兩人出發,先到杭州,再到黃山欣賞美麗風光。

           在三十多年前的時空,頭一天在廣州火車站買了黃牛票,去的時候是「軟臥」,在廿多小時的旅程中,沿途透過舊式火車的窗戶買了當地零食,也買了整個西瓜等。第一次離家出遊,感受天大地大,非常享受。

           遊過杭州西湖,也見到黃山雲海,回程時專門買了「硬坐」票,是省錢也是體驗。回程時已經離家一星期,在杭州到廣州途中,應不久便能回家,但奇怪的事,一個自以為是的青少年,自以為是一個浪蕩遊子,竟然有強烈的思鄉情懷,也感到了無比的孤單。原來在家庭,在教會長大的我,時常都有家人肢體陪伴,當在這一星期旅程中,當遠離他們時,人生剩下的只是孤單一人,當時我心裡,竟忽然唱起「每一天」這首詩歌來。在眾多的詩歌中,這首並不算是的喜愛的,也只是別人領唱時才學會的,但是在孤單的火車上,我竟真實的經歷這詩歌的內容。在人生第一次,真真實實的感到,縱然一人,我的天父,卻是時刻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