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聽了誰的祈禱? 林健文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2023年9月1日星期五,因颱風不用上課,是最「完美」的「因風暴不用上課日」,因為新的學年因此會延後了三天,到9月4日才會是第一天的上課日。

           相信很多學生都曾像我般懇切地祈求叫「風暴或其他任何原因」使今天取消上課。(那怕是學校爆水喉或全區停電等原因)。當很多學生在8月31日傍晚已經知道消息後,他們的嘴就整晚笑不攏嘴。

           神不是不會聽罪人祈禱嗎? 為何神要聽那些因沒有完成暑期作業的人或其他「不正當」原因動機的學生祈禱? 「萬事都互相效力」(羅馬書8章28節) 在全能和無所不在的神,祂如何在千萬祈禱應允我們的祈禱,在我們來說是一件「奧秘」。相對有很多不想上課的學生,也有很多因為颱風而不能上課,他們是會失望,好像他們的祈禱在落空。有很多重要的事因此而取消;有很多珍重的人未能相見。

           耶穌說「因為他叫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章45節)。因此每天如何,是我們沒法掌握。我們只要學懂「要愛惜光陰...」所以就是在任何天氣環境,無論好事壞事出現,我們都能依靠神。

  • 我們的青少年事工責任 林健文

           主僕楊牧谷牧師曾說「天父是沒有孫兒女的。」在20多年前初聽這句話一直在細味當中的意思。直至今天是一個14嵗青少年的爸爸,能更深明白當中意思;因為信仰是一種個人與神關係的建立,是沒法像遺產般傳遞。

           在現今香港的教會中,青少年事工在近年間各教會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一般教會在兒童事工中,都有一批盡心盡力的兒童導師,建立不同美好的主日學課程,帶給很多在教會中的兒童有很多歡笑,很多屬靈成長。(我們福安家就用了Awana 的課程,今天的崇拜,就是向這些導師致謝的盼發獎章的日子。) 

           當兒童進入青少年的時候,他們對外接觸多了,空間與自由也多了,而能選擇的權利也多了,一些青少年竟選擇漸漸地遠離教會,在不同的圈子與社群生活。

           教會,青少年事工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承擔。而主日學多年的教導,在青少年時代,是他們真真正正要自主地「活出信仰」的時代,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聖經知識,面對世界的世俗學說? 他們是否已與神建立一個緊密關係,足可面對不同的試探引誘?  這些都是天天面對的挑戰。而我們福安家,也重新開展我們新的青少年事工,我們有的是微薄的人力資訊,但我深信,在我們懇切的祈求中,並在事奉中忠心,主必供應;讓這些孩童,能在真道上成為,成為主的門徒。

  • 最好的「幸運曲奇」 林健文

    在西方唐人餐館進餐,除食物美味外,飯後獨有開「幸運曲奇」 (fortune cookie),彼此分享曲奇內紙條中一些「警世良言」 都是不能 缺少的環節。 我們常常分享這一類俗稱「長輩圖」的良言。就好像「休 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或是「失去是為了擁有更多」這是看是很有道理, 這些哲理是否真的是明燈? 大家都沒有深究 在一個講「感覺」講「feel 」 的年代,這一切都好像理所當然,只要是多人傳遞,就會變為「真理」。 在詩篇中,詩人寫出「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 是我路上的光」而在歷 代歷世,信主的人都把主的話看為寶貴,並看為行事為人的準則。 盼望 在你人生的旅程中,在不同的日子中,在不同的環境、天氣、心情和際遇, 有主的亮光。

  • 我已經把神的經文戴在額上 林健文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卸記 6章6-8節

            申命記書上記載的內容中,多是重申把神在西奈上吩咐以色列人的律法,(在他們犯罪後,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後),向新一代以色列子民宣告。但是在這裡6章6-8節,是對新一代以色列民全新的吩咐,就是把神的律法,記在心上,放在家中,帶在路上,繫在手上,也要戴在額上。

            在曠野時,逝去了的舊一代以色列人沒有遵守的律法。而神是信實的主,對待神的律法,人是輕慢不得。因此他們就沒法進到迦南美地。

           在今天的21世紀,有很多傳統的猶太教派男士,仍然嚴格遵守這段經文;以在猶太的社區中,看到猶太男子頭上戴上一個盒子,就是他們的Tefillin,看似滑稽,實質是他們對神的律法的尊重。

           回看我們基督徒,我們又會如何把這節經文實踐?我們或許不會把這個盒子戴在額上,但我們又怎樣把這段經文的屬靈意思實踐? 

  • 福安堂長者中心—耆趣天地 林健文

           以下是我在中心8-9月通訊的封面文章節錄內容

           長者中心是一個滿有恩慈與喜樂的地方。是一個有神祝福的地方。

           但是除了地方的舒適外,我認為中心最好的就是有一班滿有愛心的職員,從中心主任到事務員,臉上總排著滿滿的笑容。 在一個人老年多病的日子裡,能每天看到這些充滿正能量的生命,生活也會變得歡愉。  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章22節) 

           另外,我也看到中心職員共有的特質,他們都是一班委身盡職的工人 ,他們都願意在「老友記」需要幫忙時,他如主耶穌所說,不單走工作上的一里路,更是與「老友記」走多一里路,幫助他們解決不同難題。

           最後,我也常常為長者中心祈求,求主祝福,讓中心能繼續努力,真正成為老者在晚年間的「耆趣天地」。

  • 神非人,必不說謊後悔 林健文

            「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  民數記 23章19節

           這節聖經是在很多信徒中耳熟能詳的一節金句,金句的出處是在民數記23章。民數記的內容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的生活,當中延續利未記的宗教條例等,也記載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怨言,並在差遺探子進迦南地的的不信,因而使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泊四十年。

           這段經文是記載在第廿二章至廿五章摩押王巴勒王與「先知」巴蘭的事蹟。巴勒王因中心不義誓要詛咒以色列人,但是在這裡23章中,先知巴蘭在神的靈感動下,說出了神本性的奧秘,就是神不像人,他不會說謊,也不會後悔。」這就是經典詩歌「你信實何廣大」(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 的內容。諷刺的是。巴蘭先知,神已經清楚啟示他這個浩大榮耀的真理,他卻因個人的貪婪而把自己陷在罪的網羅中,自己公然遺背神的旨意,而在新約聖經,三次以巴蘭為誡 (彼得後書2章15、猶大書11節、和啟示錄2章14節) 。

  • 靈修快餐 林健文

           在本堂最受歡迎與閱讀性的屬靈刊物分別是「中信」與「蒲公英」。都是收集世界各地華人信徒的見證文集,和由不同信徒編寫的屬靈小品。讓信徒的生活見證活靈活現的呈獻給信徒分享。

           筆者認為,屬靈成長與生活見證,兩者組成信徒生命成長的必經之路;一個信徒如果沒有恆常的靈修生命,又怎能在生活中能有得勝見證的生活,而沒有生命中看見神的同行與激勵,又如何有推動力每天在神的話語親近神。

           而「中信」與「蒲公英」,就是可以成為信徒生命中屬靈的快餐,雖然沒有自已親身經歷的寶貴,但在信徒的分享中,也能吸收一些屬靈養份,支持一天的屬靈生命。

          若你也同意我所說的,就在今天離開前,帶走一份「中信」或是「蒲公英」,成為你一點屬靈養份。

  •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的由來 林健文

           根據維基百科,「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的開始是︰「1922年起,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攻擊基督教信仰,並毆打傳教士和焚燒教堂等的反基督教運動。因此信徒因受逼迫而信心動搖。當時在廣東的信徒領袖有感要教會團結一致,故決定舉辦培靈會,堅定信徒信心,恢復對上帝的忠心。」 在一百年後待今天再看風雨飄搖的香港教會,我們是否可以藉這次培靈會,再次建立信徒合一的心,見證基督?

  • 當轉眼仰望耶穌 林健文

           「當轉眼仰望耶穌,定睛在祂奇妙慈容,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世俗事必要顯為虛空。」

    這是詩歌「當轉眼仰望耶穌」副歌的歌詞,提醒信徒我們雖活在困苦的年代,但是就如很多人說,在一間黑暗的房間內,我們仍是可以透過一扇窗,看到天地的美好。

           詩歌的作者 李茉(Helen Howorth Lemmel )出生在一個英國牧師家庭,四年在德國接受音樂訓練後,成為一位女高音家,後來在美國慕迪聖經學院執教,並經常在美國中西部各教會獻唱。  後因染病失去了視力,在晚年隱居在西雅圖。

           創作這詩歌是她看過一個屬靈小品名為「聚焦- Focused」所引發,而這小畫冊中有一個黑暗的叢林,當太陽緩緩升起時,陽光就在林中的裂縫中最終把樹木美麗的輪廓展現。  這個故事就是詩歌「當轉眼仰望耶穌」的來源。

           在每星期教會的崇拜中,可能沒有把一樣實物讓你拿走,但在神的話語中,在肢體相交和鼓勵中,叫我們在黑暗的世代仍能隱約看到美好的景象,就如李茉姊妹,縱然在黑暗中,仍能看到神的美善和世間凡美好。

           一首好的詩歌,除了有好的音樂,它更蘊藏屬靈意義,帶領會眾一同敬拜上主。

  • 回應詩 林健文

           在一般教會的崇拜中,唱詩可以分為三個時段;就是崇拜開始時的敬拜時段,在講道後的回應詩歌,還有些教會會有選唱奉獻詩。若我們相信崇拜是應以崇高專注「心靈和誠實」的態度,而「唱詩」時應要「口唱心和」,因些敬拜者應從崇拜主題,選歌等把最好的獻上。

           七月起,崇拜將在唱頌「回應詩」時有新的安排,就是除每月有「當月回應詩」的安排外,會在第二第四週的講道中,鼓勵當日崇拜主席按當天的的講道題目,選取合適的回應詩。藉以帶領會眾更真確向主表達順服的心。

           而這個月的回應詩歌,除在二四週主席自行揀選的詩歌,還有一首 (就是在今天的回應詩) 「當轉眼仰望耶穌」。一首在1922年所創作的詩歌,在這一百年中,歌詞與音樂不單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信徒,更堅固無數信徒的靈命。而奇妙的事,作曲人--Helen H. Lemmel女士,竟是一位瞎眼的人 (一個已經失去視力的人,在鼓勵大家「當轉眼仰望耶穌」。而這個奇妙而激勵人心的故事,將在下星期的加油站刊登。

           最後,請在你的祈禱中,為崇拜主席和敬拜領詩者在祈禱中記念,因為他們就像我們的祭司,帶領會眾獻上「感恩祭」。

  • 宣教事工 林健文

           威廉克理 (William Carey 1761-1834) 被稱為現代新教宣教之父,在1793年,他帶著婦子,隻身來到印度的 加爾各答 (Calcutta) ,正式的開展現代宣教運動。他的名言是「「向神求大事,為神做大事」(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在一般人認為沒有可能時,他實現了 「沒有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ible)

           在他的一生中,支持他事工的人為他付上金錢,祈禱與無比的照顧,但同時,反對他的人竟然也有不少,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家鄉的教會還未做好,為何要用龐大資源到遠方「不相干」的地方去」、還有些人嘲笑的說「你是誰神若要使印度人得救,也不需要你。」但從歷史回望,若沒有威廉克理,就沒有後來的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在1807年成為第一位來華宣教士,也沒有戴德生 (Hudson Taylor) (1866 年來華) 與他成立的中國內地會。

           今天,我們為到我們華人可以成為宣教士,也為著譚姑娘可以到英國,為到無數無價的以色列人傳揚福音,我們獻上最大的感恩。正如保羅所說「弟兄們,我心裏所渴望的和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羅馬書101 節。

  • 約瑟的沈默 林健文

           這星期是父親節,願天下父親在多變的世代中,能依靠主的力量,真正能成為「一家之主」,正如天父在創造中美好的計劃中成事。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清楚的在聖經上記載 。主神選取馬利亞的成為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有她的特質。而「馬利亞的丈夫約瑟」 (馬太福音116) ,在新約的記載中,都是以這為耶穌與約瑟的關係,因此約瑟,就是那位育養與照顧耶穌的那位。約瑟身上也必然有獨特的品格,來肩擔照顧耶穌的重任。

           當你細心閱讀四福音時,約瑟最美好的品格,就是在四福音中,他沒有說過一句話被記錄下來,從得知未婚妻子馬利亞懷孕,從神的使者吩咐他逃命埃及,又或是耶穌12歲時在耶路撒冷尋找他三天。這一切都是信心的考驗,但每次約瑟都好像在考驗中鬆容渡過。

           有人說一個女人每天要說20,000句話,比一般男子多13,000句。而一個話不多,但能在每次考驗中帶領家庭安然渡過,那人必定是一家之主‧

  • 人的辛勞,神的保守 林健文

           在上週主日崇拜後的社區派單張活動,已經順利完成。

           這次活動,有20多位肢體和當中夫婦們的兒童,在30度高溫中中派發單張, 委實不容易,但各人表現出的熱情,實在叫人感動。

           感謝父神的保守,我求主「天氣不要太熱,也不要下雨」而父神的預備是︰上午11時下雨,中午有陽光,是6 月天最理想的天氣。

           選取派單張的兩個地點,(一個是美孚地鐵點A出口旁,一個是荔枝角公園圖書館旁) ,都是有遮擋太陽的位置,都是較有人流地點,是在選擇中最好的位置。

           在派發單張中,不單有肢體設計的精美三合一單張 (有福音信息,有教會介紹,也有我們福安Awana內容) ,而我們也預備氣球,福音口罩和兒童望遠鏡玩具,讓大部分社區街坊都樂意拿取我們的「愛心單張」。

           最後,是次派單張是期望能招募Awana 學生時 (特別是在最年幼的cubbies) 我們現在仍未有新報名學員,但正如有三位青年肢體向神的祈求,她們希望來年能成為Cubbies組的導師。願意我們以祈禱來達成這願望。

  • 務要傳道 林健文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導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提摩太後書42

           對很多「老」信徒來說,這節金句,不單耳熟能詳,更能勾起很多回憶。在過往20年,在2019年前,基督教在中國人的群體中傳福音是面對最容易最友善的環境。在「老一輩」的信徒中,他們要在世人的冷漠與白眼中見證主。在最早的年代,第一位來華宣教士馬禮遜用了九年時間,才帶了一位中國人信主 (就是梁發牧師)。在聖經中,挪亞做方舟,做了一百多年,也傳了一百多年福音,最終還是只有他一家八口進方舟。但是他們都行了美好見證,為主忠心。

           傳福音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派單張,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宣道會宣基堂香港教會研究專家的葉松茂,就在將軍澳派了過萬張單張.而得到的回應是,只有十來人是有回應。但是在外展佈道中,這仍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耶証」也是用這方法,因此,我們不要灰心…就是要務要傳道。 

           最後,若你想到在外展佈道有更好方法,請你告訴我。謝。

  • 神設的規條 林健文

           利未記是摩西五經的第三卷書,當中是上帝默示摩西,並曉諭以色列人遵守的規模守則。最重要的,這些規條不是只憑上帝的喜好而定,是按照神對人創造的計劃而為人「度身訂做」,這些規條,都是對人有著益處。

           就以利未記116-8節為例︰「兔子,反芻卻不分蹄,對你們是不潔淨的;豬,蹄分兩瓣,分趾蹄卻不反芻,對你們是不潔淨的。這些獸的肉,你們不可吃。」在這裡的重點,不是因為神「不愛吃豬肉」,而是在這節經文清楚告訴我們,豬的蹄跟牛羊不同,牛羊是反芻動物,主要食量是青草,這樣就可使牛羊等看為在肉食中更健康。因此,不吃豬肉的決定,不是要限制以色列民的自由,而是為著以色列人健康著想。

           當你在閱讀聖經時,看到一些你不能立時理解的規條,你是否以信服的心接受,並求主賜你智慧明白當中的意思。就如聽從主的話︰「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去由他打。」(馬太福音539)

  • 把鞋脫下 林健文

           在出埃及記35節,當摩西在何烈山上站在神的聖地時,神吩咐摩西把鞋脫下,因他站在神的聖地。同一樣的說話也在約書亞記515節出現 ( 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

           在這兩段經文,有一個很鮮明的信息,就是站在神面前,人是不可怠慢。「把鞋脫下」就是一種莊嚴,尊敬和謙遜的表現。  而這是以色列人經過四百年在埃及後,開始重新認識神,在態度上最基礎的學習。

           親愛的肢體們,你是否記得當年第一次返崇拜時,在一切都是陌生,那時候你是怎樣恭敬的心態參與崇拜時每過細節。但當日子久了,我們的心態容易放鬆起來。

           每天都是新的開始,就由我們準時開始,就由我們的衣著服飾開始,就由我們的心開始。箴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 Happy Mother’s ! 母親節快樂 林健文

           今天是母親節,願天下母親得著祝福與頌揚。

    514日母親節不是一個普世的節日 (在英國,母親節是在每年基督教大齋期 Lent) 後的第四星期,約在3月中) 舉行。但是在世界各地,母親節就是一個「大節日」。

           對比父親節,我更愛母親節,因為在我心底,我是 由衷感謝天下母親對家庭無私的付出。在創世記316節︰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痛苦,你生兒女時必多受痛苦。你必戀慕你丈夫,他必管轄你。」

           創世記在開始時,就指出胎兒都在育養在母腹中,十月懷胎的辛勞,當中的危險與謹慎,都是父親沒法明白。而妻子們對家庭的戀慕與犧牲,更是罄竹難書。讓我們在今天,一同讚嘆父神創造的奇妙,更感謝天下母親的偉大。

  • 黑白交溶的奇異恩典 林健文

           大家都認識一首詩歌,就是「奇異恩典」。作者是英國的約翰牛頓 (John Newton),他的前半生跟著他的父親遠洋行船,只是貸物是從非洲運送一群又一群的黑人,把他們賣給歐洲貪婪兇惡當奴隸。  在一次狂風暴雨的海上,他向神深深悔改。 認識到他半生殘害無數生命。當時每天進口的黑人奴隸多達35,00050,000人。後來他決心把奢華的「事業」拋棄,成為一位傳道人。

           後來,他鼓勵了後來年青的威廉·威伯福斯伯爵(William Wilberforce) 在英國下議院國會推動禁止販賣奴隸 ( The 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從17871807這廿年間,威伯福斯一直致力推動這法案。這法案不單拯救無數的生命,更把英國國家建立在一個相對更公平與平等的社會。(若比較同為西方國家,英國與美國的種族歧視情況就可見一斑。)

           而這首奇異恩典,歌詞就是約翰牛頓半生反省,「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每字都是約翰牛頓的心聲。而歌曲最特別的是,奇異恩典的歌詞是約翰牛頓的手筆,但是曲譜卻是「不詳」。而仔細研究這曲是一直用「五聲音階」創作。(就是在鋼琴中的黑子琴鍵)。而五聲音階不是當代西方音樂的標準,卻是非洲音樂的基本。因此,很多人相信,這曲是由非洲黑奴所創作。 當你下次欣賞這曲時,你能與保羅一同回應「你們凡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披戴基督了: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不再分為奴的自主的,」(加拉太書327-28節。)

  • 堅心靠主、穩步前行 蕭坤玲

           每年度的執事會都會訂立年題及經文,今年教會的年題是「堅心靠主、穩步前行」,主題經文是「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住在我裡面的,我也住在他裡面,他就結出很多果子;因為離開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15:5)

           疫情雖然仍未過去,但經過了三年多的緊張狀態後,現在社會已漸漸重回正軌,人們的生活也復常;各教會在整體崇拜人數、奉獻金額及教牧總數的減少下,也要繼續向前行,不要被數字影響,要尋回教會的初心。

           教會的初心要重尋使徒時代的使命,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傳福音、建立生命和建立群體。認定了這一切的目標後,就要堅心靠主,因為單單看環境、金錢和人手的時候,會叫人失去信心。信徒要穩步前行,屬靈生命必須要扎根,連於元首基督,生命才會健康成長,結出豐盛的果子,為主作美好的工。

           教會雖然仍在很多未知的挑戰中,但信徒若能堅心靠主,傳揚神國的福音,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創始成終的神必會帶領屬祂的人勇敢的穩步前行。

  • 為將要提出的問題預備答案 林健文

           在21世紀,(正如在不同的世代),基督教面對不同的挑戰。現今在北美「流行」的,是在同性婚姻的大爭議中,漸漸有多人關注是「transgender debate(變性人的爭議)。關注的方向是一個成人是在甚麼情況下可以改變性別,而一個人又是否可以改變性別。有些人抱怨說「天生的 或女身體」不符合他們的心理期望。如在「香港01」一篇專題報導的題目「倒斃醫院殘廁婦原是男兒身 性別障礙受歧視 鄰居:做女人開心咗 |

           在聖經說︰「神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照著神的形像創造他們;他創造了他們,有男有女。」(創世記127)。這節經文中,清楚的表示神造了人,當中分別有男的也有女的。」所以我們對人的認識是︰這人是男人,這人是女人。並沒有提到這人生出來是男的,後來是女的。  當然,這樣簡單的對聖經解釋並不能滿足所有這方面的倫理問題 (ethical issue)。在北美一些神學院,就開設一些碩士學位,專注研究這方面問題。

           回到一般教會群體,這類由「自由人民主義」(liberal humanism)為中心思想的問題,必然會在香港青少年中引起更多討論。當這類問題仍未成為青少年的主流思想考慮,仍未衝擊教會主流教導時,我們必須努力在主前,為未來的問題提出符合聖經教導的答案。真正成為世上的光世上的鹽,見證基督。